市政协委员为推动三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践行科教兴国战略 推进教育领域科学普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诠释了唯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才能为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涵养源头活水的基本规律。
市政协委员张树彬建议,要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鼓励科学力量走进课堂,鼓励科技教育产品走进课堂,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科学的魅力。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图谱,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做到减负增效,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充满乐趣的实验和参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的机会,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同时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
“政府要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科学共同体、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强化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张树彬认为,鼓励科学家走进课程的建设者行列,从最基础、最宏观的角度同科学教育的从业者共同构建科学课程。
“可以开展省内外学校合作,科教资源共享。”市政协委员韦迪伟建议,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引入其它地区优质科教资源,通过双师(即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教育资源和平台,进一步提高农村科学教育质量。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开放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积极投身公益性科学教育,联合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学校在师资和硬件方面的不足。
“2022年,三亚投资4.87亿元建设公办学校,东岸幼儿园、南岛幼儿园等6个公办幼儿园建成开园,提供学前教育公办学位1560个;市第九小学三亚湾校区、上海世外崖州外国语学校建成招生,增加中小学公办学位3300个。投入2亿元对学校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三亚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三亚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大力创建“名校”,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名校+弱校”教育联合体,发挥“名校”办学品牌优势,“以优帮弱”“促优补短”,提升办学效益,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公办学校。
“三亚将把科学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重要日程,继续把‘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作为三亚教育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行动遵循,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着力提高质量、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促进公平,持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奋力推进三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亚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杜井冈说。
(记者胡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