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芒果全靠经验,现在才知道,原来施肥要‘看天看地看树’,病虫害防治得‘早防早治’。”6月19日,崖州区三更村芒果种植户王大姐在培训结束后,翻着笔记感慨道。先前,她和全区40余名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企业代表一起,参加了2025年崖州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第一期),这场“理论+实操”的课堂,为传统农业注入了“科技芯”。
课堂“充电”
专家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6月17日,培训班理论课开讲。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研究员詹儒林、陈青等讲师,带来《芒果高效栽培与病虫害防控技术》等课程,让学员们直呼“解渴”。
“芒果开花期最怕雨水,怎么办?”詹儒林抛出问题后,学员们纷纷摇头,不知怎么回答。他随即给出妙招:在花期搭建防雨棚,同时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花,让芒果“躲过雨季”。
“以前觉得科学种田是‘高大上’的东西,现在发现,咱们也能用得上!”学员李大哥说。
除了芒果,培训班还针对槟榔、火龙果等崖州特色作物,开设了《槟榔病虫害防控技术》《适合海南种植的优、奇、特水果》等实用课程,让学员“按需取经”。
田间“问诊”
专家手把手教如何“治病”
理论课结束后,学员们来到三道华盛红牡丹基地和九号榴莲园基地,开启“田间课堂”。
在红牡丹基地,部分火龙果枝条上出现裂果。技术人员蹲下身,掰开裂果查看后,诊断道:“这是水分不均导致的,雨季要控水,晴天多喷叶面肥。”
在九号榴莲园基地,一株榴莲树叶片发黄,学员们围成一圈讨论。“以前遇到问题只能瞎琢磨,现在专家一出手,问题全解决了!”水南村榴莲种植户陈大哥说。
三天培训,学员们从“凭经验种地”的“老把式”,蜕变为掌握农业技术、善于管理的“新农人”。
崖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季节,开设“定制化”课程,同时建立“专家 农户”长效帮扶机制,让培训“不止三天”。
“我们要让农民不仅会种地,还要会卖货。”崖州区相关负责人笑着说,未来将引入电商、品牌营销等课程,让崖州农产品“走出海南,走向全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崖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土地长出“金果子”,让农民变成“金招牌”,让崖州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记者 张慧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