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

押加

【字体: 打印打印
2023-11-17 11:04:00 国家民委网站、海南省第七届民族运动会微信公众号

押加是一种趴着拔河的体育项目,就是两名比赛者分别趴在场地两端,二人的脖子上套上同一根长绸布,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拉爬,拉过指定区域者即为胜出。押加在藏族地区最为流行,因此也叫做“藏式拔河”,藏语名为“浪波聂孜”,意为大象的脖子。

竞赛特点

比赛应在平整硬质地面上进行。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9米,宽2米。场地的丈量从界限的内沿量起。

界线:比赛场地应有明显的标线,两条长边为运动员比赛限制线。各线宽均为5厘米,场地四周至少2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中线: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点,画一条与边线垂直的线为中线。

决胜线:距中线两侧各1.2米处,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为决胜线。

带子:长6.5米,用红色绸缎(幅宽1.2~1.6米)制成。带子两端呈圆环形,圆环周长为1.0~1.10米。带子中间系一条可移动的、并有适当重量的坠条,作为判定胜负的标志。

护垫:为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2厘米的海绵,以软布包裹后,固定在带子两端圆环处的受力处,用于保护脖颈。

标志带:用于鉴别双方运动员的比赛绸带,标志带为两种不同颜色。

发展历程

现在的藏族地区,押加比赛的开展仍然很普遍,节假日时各地都会进行押加比赛。农闲时,在牧场或田间,人们把背带或腰带连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练习或进行比赛。因为押加比赛的规则、设备较为简单,较好实现,加之又没有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使得这项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项易于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

历史渊源

藏族人民因为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将大象视为吉祥之物,崇拜大象的力量,加之这项运动拉爬的动作形如大象,因此这项特殊的拔河运动也叫做“大象拔河”。

藏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押加比赛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来源于牛拉犁时奋力向前的劳作过程。在藏族聚居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有两个藏族小伙同时喜欢上了一个藏族姑娘,两个小伙子互不相让,姑娘也不知如何选择,于是聪明的藏族姑娘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两个藏族小伙子进行押加比赛,谁赢了就嫁给谁,经过一番较量之后,胜出的小伙子迎娶了这位美丽的姑娘。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