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体育项目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龙有喜水、好飞、善变、征瑞等神性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龙舟竞赛,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恪尽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禀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驱邪避凶。
发展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恢复,同时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龙舟运动也随之得到了飞速发展。各地龙舟协会相继成立,龙舟的竞赛规模也越来越大。
龙舟竞渡比赛项目发展到今天,主要以民间体育运动形式呈现,但是它的深层动因却是纪念先贤、祭神祈福、驱邪避灾,这也是这项运动经久不衰的原动力。龙舟竞渡可以强健体魄,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和勇于拼搏的精神。龙舟竞渡能够令参与者和观者情感愉悦,在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竞渡规则的基础上,达到自我教育的功能,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历史渊源
五代时期,竞渡之风盛行。一到端午日,官府赐给竞渡组织绫罗绸缎,并为龙舟比赛设置了锦标,即在终点设一竹竿,竿头上悬锦彩,竞渡优胜者夺到锦彩就称为夺标。龙舟竞渡活动就成为一项激烈争夺、扣人心弦的体育比赛,而这种夺标赛就是现代体育比赛中夺取“锦标”的由来。
民国时期,龙舟竞渡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得非常普遍,特别是每年的五月初五,除举行龙舟竞渡外,人们还斟艾酒、挂菖蒲、包粽子、写符章。在这个时期,地方政府也参与其中,为龙舟比赛的优胜者颁发奖品。龙舟竞渡也逐渐向现代体育转化,采用现代体育的比赛方法,如开始使用淘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