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视频•图片

室内表演花式炫技 民族才艺展现风采

【字体: 打印打印
2024-11-28 10:25:27 三亚日报数字报

韵动民族风

室内表演花式炫技 民族才艺展现风采


11月25日,四川省代表队表演《幸福磨尔秋》。记者李学仕摄


11月27日,海南省代表队表演《咚铃伽》。记者李学仕摄

一根绳子怎么玩出花样?在运动员的手中,这些绳子仿佛被注入了“灵性”,翻飞跳跃,踏绳起航、绳花飞舞,高难度的跳绳技巧让观众连连叫好……

这是11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室内)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各省市代表队带来的民族“精髓”轮番上阵,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从早上8点至12点,表演现场高潮不断,技巧类表演项目的高难度和复杂性尤为引人注目,让人目不暇接。

重庆市代表队的《土家竹铃球》表演精彩纷呈,运动员在球场上激情拼搏,精湛的球技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观众李先生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有特色的运动项目,特别有土家族的味道,队员们充满了朝气。”

辽宁省代表队的《绳舞风华·团结颂》则将绳子玩出了新花样:欢快的音乐声中,绳子在运动员手中变得绚丽多彩,单手甩、双手摇、双脚跳、单人舞、多人炫,还巧妙地融入了东北二人转的元素,现场欢乐而精彩。他们的表演不仅展现了跳绳的活力与魅力,更寓意着各民族之间的紧密团结和共同奋斗。

“咚咚咚,咚咚咚”……山西省代表队带来的《翼城花鼓》气势恢宏、节奏明快、独具特色。作为山西省翼城县的地方传统舞蹈艺术,翼城花鼓历经千年传承,已演变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并传播到多个省份。此次表演,运动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多样的阵型姿态和精湛的花鼓表演,为观众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非遗表演,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哦,吼吼…”一名男运动员爬上了竹竿,一声声吼叫响彻场馆,湖南省代表队带着表演项目《赶山》而来。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瑶族上山打猎、驱赶野兽的生存方式。运动员丰富的表演技术,震撼的呐喊声、粗犷的摇滚声、质朴的瑶语对话,将人与自然、人与野兽之间的争斗呈现在竞技场上,彰显了瑶族人民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我在2014年从千家峒瑶族传统驱逐野兽的响器‘敲梆’中找到灵感,通过艺术化手法编排了这个节目,并在2015年参加过第十届运动会。”《赶山》编导何克锋介绍,在随后的9年中,通过不断打磨,按照表演项目的新规则,增加了项目的体育性,提升了艺术性。

“精彩!天津加油!”……天津市代表队一上场,观众席便传来阵阵欢呼声。当天他们带来的《天津重刀武术》展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力与美——160斤的重刀在运动员手中舞得动如风、静如松,既惊险雄劲又轻盈灵动。这项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代代相传,更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羌族姑娘美不美?美!”“羌族小伙帅不帅,帅!”一根竹子怎么玩?四川省代表队带来的《赛杆夺冠》让现场观众尖叫连连。竹青赛杆空中扬,羌族儿女情义长。该表演以羌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推杆”为基础,加入了“走杆”“转杆”等技巧,讲述了两队通过比赛争夺羌帽的故事。他们的表演不仅展现了羌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风采,更让观众领略到了羌族儿女的情义与智慧。

随后的表演同样精彩,西藏自治区代表队的《锅弦》、湖北省代表队的《赶会忙》、广西代表队的《刀尖狮技》以及海南代表队的《赛·旋》等表演项目也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这些表演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这个运动会真好,能在现场看到少数民族的智慧和民族风情。”观众吴女士不禁感叹。的确,这场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通过艺术化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了这些传统运动项目和文化,也为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张慧膑)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