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省七届民族运动会”)正在三亚进行。从竞赛场馆到运动员村,再到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赛事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的身影。
默默奉献,周到服务。志愿者用贴心的服务为赛事顺利举办提供坚实保障,让参赛运动员以及八方来客感受到三亚的热情和温暖。
“射弩比赛节奏快、赛程紧,我们也要跟上节奏,保持专注。”三亚学院大二学生王胜是射弩项目的志愿者。
今年10月,王胜通过校团委报名成为运动会志愿者,在参加多次岗前培训后,他被分配至射弩项目场馆担任赛事记分员。为了更好适应赛事需求,从未接触过射弩的他认真学习射弩规则、观看比赛视频、详细了解记分员职责。“当一名志愿者,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既能展现青年学子的精神面貌,也是讲好三亚故事、提升自我的好机会。”王胜告诉记者,他学的休闲体育(高尔夫)专业也需要记录比赛杆数、最终成绩,这次的志愿经历,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
伏地、蓄力、爬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馆内,押加参赛运动员动作一气呵成,现场观众加油助威声不断。场边,负责引导服务的志愿者们时刻关注比赛动态。比赛一结束,他们就迅速找到对应代表团的运动员,引导他们有序离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学院的大二学生韩妍是这个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每天工作大约8小时,主要负责引导运动员入场、离场。”为了更好地完成引导工作,韩妍利用比赛期间的空闲时间,不断纠正自己的步伐,并试着发声,让自己在喊口号时能更加洪亮。她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工作的更好进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运动员的信心,起到激励的效果。
像这样的故事,在运动会的赛场内外还有很多。赛事期间,龙舟、独竹漂项目赛事志愿者、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大二学生陈嘉骏每天搬运器材、保障赛事有序进行;三亚技师学院会计专业的吉祥物志愿者陈开涯,穿戴厚重的演出服,顶着闷热,与观众互动;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志愿者赵艺茹,不仅要参与保障运动会开闭幕式,还要参加押加比赛志愿服务……他们的专业、细致、认真,赢得了广泛赞誉。
“这些志愿者分别来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三亚技师学院等6所本土院校,主要围绕竞赛组织、接待、安全保障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运动会执委会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谢卓睿介绍,运动会志愿者招募工作于今年6月份启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共收到2000余份申请,执委会优中选优,通过面试考核等方式,最终确定了750名志愿者。“虽然运动会已临近尾声,但志愿者们仍将继续做好服务,在各自岗位上用周到的服务温暖八方来客。”
如果说,身着浅蓝、洋溢青春的赛事志愿者是运动会赛场上一张靓丽的青春名片,那么身着蓝色马甲、头戴蓝色帽子,穿行在三亚大街小巷的城市志愿者则是三亚这座小城的温暖底色。连日来,100名城市志愿者活跃在比赛场馆、交通场站、热门景区景点、志愿服务站等重点区域,为省七届民族运动会提供热情、规范、专业的服务。
市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服务一直是三亚的一张“金名片”,通过省七届民族运动会,城市的志愿服务会更加蔚然成风,向全社会展示一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记者林林 实习生桂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