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南繁硅谷”建设不断提速,打造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不断为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三亚如何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网络备受关注。在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主论坛上,三亚市副市长张长丰给出了答案。近年来,三亚紧紧依托“南繁硅谷”建设,大力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其中,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可持续粮食创新中心”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深化与拉美、加勒比国家在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的合作。2024年11月8日,2024年中拉可持续粮食创新论坛暨中拉可持续粮食创新中心启动会在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功举办;2025年1月7日举办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为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网络奠定基础。
此外,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亚洲农业研究中心也在积极布局国际合作。该中心计划与13个国家的36所高校、科研单位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与其中25家签订合作备忘录,一个颇具规模的国际合作网络已初步成型。同时,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建国际水稻研究所三亚育种中心,并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及来自24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共同成立全球野生稻保护联盟,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多年来,三亚始终积极投身于国际种业交流,持续深化种业开放交流合作,已然成为促进国际种业交流合作与联合攻关的重要窗口。自2021年起,三亚已连续五年举办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并成功推动会址永久落户于此。此外,还成功举办和承办了中国(海南)国际西甜瓜产业发展大会、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合作研讨会、热带作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会议等高规格、特色鲜明的国际性会展活动。2024年12月,亚洲种子大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引人注目,此次大会为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种业企业搭建了新品种展示、贸易合作的广阔舞台,共吸引1904名代表参会,参会人数创下大会举办30年以来的新高。
张长丰还透露:“下一步,三亚将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作,充分依托热带农业技术和开放政策等优势,在热作产业、种业创新、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领域开展全球合作,努力为促进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三亚力量。”
在打通种质资源国际流通通道方面,三亚积极履行属地责任,持续强化服务保障。协同主管部门不断推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充分发挥引进中转基地服务中心的功能,积极探索种质资源进出境制度集成创新,全力促进种质资源国际流通业务安全、有序、便利开展,切实服务“种业振兴”和“南繁硅谷”建设等国家战略,争当海南自由贸易港改革创新“先锋”。目前,已完善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营商环境建设厅、海口海关和三亚市政府联合印发《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服务中心组织及运行机制》,并基于省政务中台推进“种用动植物进出口服务专区”建设,为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业务提供咨询、受理等一站式服务。
不仅如此,三亚还积极开展便利化措施试点,推动“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进境农业植物品种隔离检疫与DUS测试同步开展”“国际检验检测样品种子口岸免抽样”“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审批一次审批、分批核销”等制度集成创新举措落地实施。其中,“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已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九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中发布。
近年来,三亚重点推进国内新品种和全球同纬度热带果蔬要素资源聚集,截至目前,已有260余种来自全球的热带水果种质资源引入三亚。同时,在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南山热带优异果蔬资源创新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将于2026年6月建成,建成后将具备创新型、经济型特异性的热带花、果、南药及粮食等经济作物的种质保存、展示示范及科普教育功能,成为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
(记者 张慧膑 蔡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