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国家发展的“压舱石”。近日,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补贴实施政策,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农业领域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这一政策不仅是三亚在保障粮食安全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更是对国家粮食战略的积极响应与深刻践行。
三亚地处热带,气候独特,农业发展具备天然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三亚制定的这一补贴政策,以每亩奖补100元的方式,激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身谷物、甘薯、花生的规模种植,无疑为粮食生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从政策覆盖范围来看,其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今年1月至11月,只要符合谷物和甘薯种植面积达10亩以上、花生达5亩以上的规模要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可申请。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全程托管的主体以及积极承担撂荒地复耕复种粮油作物且产量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主体也被纳入其中。这一举措,不仅鼓励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还为盘活闲置土地、提升土地利用率提供了有力支持,让曾经的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披上绿装,成为粮食生产的新战场。
在品种选择上,政策明确奖补涵盖特优9068、吉丰优866等多个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这些品种经过严格筛选,具备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等特点,能够在三亚的自然环境中茁壮成长,为粮食增产提供坚实的种子保障。推广这些优良品种,有助于改变以往品种繁杂、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实现粮食生产从“量”到“质”的飞跃,让百姓吃得饱,更吃得好。
在技术推广方面,政策的导向作用也十分明显。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推广应用绿色高产稳产技术等举措,培育一批粮油规模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还能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例如,通过推广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高效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平衡。
从资金奖补标准来看,每亩100元的奖补以及单个主体最高20万元的上限设置,既考虑了实际种植成本和收益,又确保补贴资金能够精准地惠及更多种植主体。同时,“补完即止”的原则以及对已享受中央、省级粮油相关扶持项目主体的规定,有效避免了重复补贴,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当然,任何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都可能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种植户手中,避免出现截留、挪用等现象;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积极性;如何在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绿色高产稳产技术过程中,解决农民技术接受能力差异的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在后续工作中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更细致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
三亚的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补贴实施政策,是一项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惠民之举。它在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为三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政策的全面推行,将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让百姓的“米袋子”更加充实。
(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