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古城民声码”上的求助信息,牵动着崖州区古城大社区工作人员的心弦。残疾村民赵女士期盼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从扫码求助到就业驿站精准匹配,从企业量身定制岗位到成功入职崖州湾希尔顿格芮精选酒店,一条温暖高效的就业通道迅速铺就。这不仅是“古城民声”党建品牌下“听民声、汇民智、纾民困、暖民心”工作法的鲜活实践,更是三亚在点滴民生小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生动缩影。
细微之处见真章,民生温度最动人。赵女士的故事并非孤例。古城大社区聚焦残疾群体建立动态帮扶台账,就业驿站专员开展一对一职业规划,联合爱心企业定制专属岗位,从护送去面试到入职后的持续跟踪,环环相扣的帮扶链条,让惠民政策从“纸面”稳稳落到“地面”。这种“把小事做实”的精神在三亚处处彰显——天涯区友谊路社区的老旧小区里,加装电梯的施工声此起彼伏,社区党委牵头组建“电梯加装协调组”,回应老年居民“下楼难”的迫切呼声,挨家挨户算经济账、解心结,半年内推动12栋楼完成电梯加装,让像李阿婆这样的独居老人终于能随时下楼沐浴阳光;吉阳区落笔洞社区的“长者食堂”里,6元一份的热乎饭菜每天准时供应,社区党员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这份“舌尖上的温暖”已覆盖周边300余名老人;海棠区藤海社区的“冲浪公益课堂”上,退役运动员变身教练,免费教渔民子弟学冲浪,既传承了海洋文化,又为孩子们打开新的成长空间。育才生态区探索远程诊疗协作破解山区群众就医难题,市教育局推出暑期公益托管解家长后顾之忧……从就业帮扶到适老化改造,从社区养老到文化传承,一桩桩“暖心事”,正是对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急难愁盼,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号召的坚定回应。
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等列为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任务,强调“让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在三亚,这份“惠及”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老旧小区改造后新修的健身步道,是菜市场里增设的无障碍通道,是社区服务中心里“一窗受理”的便捷服务。为民情怀见担当,小事连起大民生。从“古城民声”的高效响应到全市域的民生网络,这些举措无不彰显“民生无小事”的执政理念,把群众的“烦心事”当作“心上事”。三亚以务实行动证明:真正的获得感,正源于这些可知可感、托底日常的民生温度。小事虽微,连缀的却是民心所向;幸福无形,却构筑于无数民生实事的坚实根基之上。
自贸港建设的宏大叙事,最终要落到每个个体的获得感上。当赵女士第一次穿上工服时的灿烂笑容,当李阿婆乘电梯下楼时的轻松惬意,当渔民孩子踩上冲浪板时的雀跃欢呼,这些瞬间共同勾勒出三亚民生幸福的鲜活模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小事”当“大事”办,三亚正以无数暖心实践,让群众在自贸港建设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海南篇章写下温暖而坚实的注脚。
(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