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4年,三亚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总体部署,围绕推进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好自贸港建设标杆目标抓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突出政治引领,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八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研究部署全市法治建设工作,全市82家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进行述法。二是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认真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领域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工作部署会精神,聚焦“关键少数”举办2024年依法治市专题培训班。三是推进干部学法常态化。印发《三亚市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规章清单制度的实施方案》,编制学法学规清单。开展干部学法考法活动,组织全市各部门开展2次模拟法治测试。
(二)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更新《三亚市市级权力清单》,梳理事项6392项。完成600余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集中划转工作,实现“一门受理、一套标准、一章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266个高频事项效率提升30%以上。2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事项落地,1247个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办理,一窗通办率达95.5%。与23个城市实现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事项831项。公安系统推出户口登记类、项目变更更正类、迁出类三大类93项高频户政业务“全市通办”。“三亚CBD大主题式场景审批制度三‘键’齐发助力打造有感营商环境”案例荣获2024年度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培育)案例”。二是精准服务市场主体。出台《三亚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举办“民营企业家日”政企对话活动,积极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兑现惠企政策资金5.6亿元。规范企业诉求协调处理机制,制定《三亚市营商环境问题核查规范(试行)》,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1件。三是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市场监管、自然资源规划等20余个重点领域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指数连续13个月全省第一,最好排名达全国第30名。打造“信用+社区治理”等28个场景,《信用+庭院经济—水蛟村让诚信飞入寻常百姓家》等5个案例在全国第六届“新华信用杯”活动中评优,获奖数量全省第一。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一是高质高效开展立法工作。制定全省首个营商领域地方政府规章《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为推进三亚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定《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针对性解决我市“非遗”基础配套设施薄弱、缺乏长效传承机制等问题,促进“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积极配合市人大做好《三亚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三亚市河道生态保护管理条例(修订)》2部地方性法规起草工作。二是持续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2024年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32件,省备案通过率100%。组织清理现行有效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157件,紧抓“程序”和“实体”两条主线,严把质量关。三是全面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三亚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草案形成、合法性审查、讨论决策、后评估及调整的全流程制度,加强公职律师、法律顾问、行业专家参与决策工作,全面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四)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力度”与“温度”并进
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组建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8个领域专业执法队伍,制定《海南省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2024年版)》,下放603项执法事项,划转或派驻分局172名执法人员,推进“一个领域一支队伍执法”。二是创新数字化执法和监管方式。全面应用综合执法平台网上办理行政执法案件,缩短办案时限。推动“审管法信”落地应用,加强审管联动,事项认领率100%,实施清单填报率98.79%。推动三亚道路交通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启用AI 非现场违法行为核对,实现人工智能交通管理场景应用。成立“12123交通事故远程视频快处中心”,使用交管“12123”APP处理道路交通事故1.2万余起。三是推行有温度的执法。推行“执法+服务”模式,组建“白鹭女子执法队”,打造“有事找执法”的百姓口碑。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制定住建、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8个领域不予处罚清单,全年作出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07宗。开展跨部门“综合查一次”,现场指导帮助企业整改问题。推行行政处罚、合规指导、信用修复“三书同达”工作机制,帮助企业加速信用修复。四是加强重点领域执法。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非法潜水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开展春节旅游旺季、水上旅游项目、潜水市场、低空旅游等专项整治活动。有序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城镇燃气安全、建设工程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市农业农村、市综合行政执法、海岸警察等单位联合开展渔业执法、“三无”船舶治理等工作。
(五)坚持多维监督,严格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一是主动接受人大及各界监督。起草法规规章主动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并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本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地方政府的建议、提案,按时回复率达到100%。二是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2024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890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683宗,超过市两级法院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收案量,充分发挥了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三是压实行政诉讼应诉责任。定期通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全年出庭应诉率100%。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合力促进各级行政机关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针对行政诉讼案件败诉问题,形成“一案一分析”制度;针对“两高一低”问题,落实行政诉讼上诉、申诉评估制度。四是推进依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市司法局加挂“三亚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牌子,充分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六)聚力法治为民,优化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一是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软实力”。推动三亚经济圈法律服务区域协作,组织第一届三亚经济圈法律服务区域协作能力提升班。积极推动三亚法务区建设,营造更优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二是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格局。进一步加强多方联动,司法行政部门与12345热线、信访、法院、公安等多部门完善“N+调解”机制。2024年,共调处矛盾纠纷7996宗,化解成功率92.2%。三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护苗”行动等活动,深入开展民法典、禁毒、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宪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拒绝私彩等法治宣传活动1126场,惠及群众114万人,发放宣传资料18万册;发展1939名“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依法治理等工作7364人次,积极发挥基层普法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依法行政能力仍然需要加强,部分行政机关内部法制机构业务能力不够,行政规范性文件起草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在部分营商环境指标上存在短板,深化“放管服”还需进一步发力。三是行政执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应对免签停留、水上旅游、无人机治理等新型案事件处置能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的重要之年,我市将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在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进程中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一)持续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优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清单,敦促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补齐短板弱项,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加强,力求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再建新功。
(二)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零跑动”政务服务改革,出台《三亚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推进“海易办”平台与三亚市一体化政务平台融合。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建立市、区两级政务服务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多点办、一次办。大力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动“审管法信”机制形成闭环,规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实施,优化“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三亚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三期,拓展“信用+”应用场景,积极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三)推进科学立法。聚焦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方向,持续推动《三亚市人民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落实,深入开展立法调研、论证等工作,确保立法高质量推进。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保证立法项目更加符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更好地发挥“立良法、促善治”的作用。
(四)推进依法行政能力稳步提升。加强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建设,提升干部法律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行政执法、行政决策、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合法性审核机制,提高审核质量。持续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源头审核把关,持续提高依法行政质量和效率。
(五)大力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拓展“三亚放心游”“一户一码”等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应用范围和场景,深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规范餐饮、夜市、民宿、旅租行业管理。持续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优化改进执法方式方法,扩大柔性执法和轻微免罚的范围,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规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程序,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履行监督,加强监管部门行政执法证管理。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结合“监督一张网”,探索建立跨部门执法监督,开展涉企行政检查执法监督等工作,通过典型案例、内部普法等方式强化规范化引导。
(六)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推进行政复议工作高效运行,以“调解优先”原则,强化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功能,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力量,提升软硬件配套水平,探索应用行政复议“线上办理”。坚持同向发力,扩展联动范围,推动府院联动机制常态化,不断提升行政应诉质量。推进执法与司法良性互动、效能叠加,促进社会治理水平、公众满意度和行政争议化解率提升,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法治需求。
(七)深入推进社会法治环境优化。加快推进三亚法务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吸引聚集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普法宣传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等新媒体开展普法教育,推进“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工作,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力军”的作用。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机制,构建多元联动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新时代调解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