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学在三亚”品牌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勤春来早,奋进声铿锵。新的一年,三亚以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走好教育优先发展之路,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致力于打造“学在三亚”品牌,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在点滴变化中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8个合作办学项目已落地
1月16日,走进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南开中学,崭新的现代化校园格外引人瞩目。这所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按照现代化、一流标杆式学校模式来打造,深受师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以前千方百计把孩子往外送,如今家门口就有名校。”学生家长黎秀英说,去年秋季新学期,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南开系列学校正式开学,意味着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能实现家门口入学。
近日,三亚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苏州中学合作办学签约仪式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自愿平等”原则,以“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为引领,着力将苏州中学三亚学校打造成为三亚学校教育科研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的示范平台和基础教育标杆校、示范校。
“目前,我们成立了三亚市教育设施三年(2023—2025年)攻坚行动专班,高位统筹部署推进三亚学校项目建设,计划三年新增教育用地600亩,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17个,投入约43.3亿元,新增公办学位3.72万个。2023年,全市共新增中小学4所,新增幼儿园14所,共增加学位1万余个。投入8161万元对公办中小学校进行校园校舍的安全改造,投入966万元用于17所薄弱学校附属设施建设。”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三亚启动“一市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工作以来,三亚洽谈合作办学项目共24所,已落地办学学校18所,在谈项目6个,进一步助力三亚实现优质教育各区全覆盖的目标。
稳“双减”强特色
夯实素质教育
1月17日下午5点,课后服务课程开启,在天涯区水蛟小学操场上,200多名学生共跳椰壳舞。椰壳伴随配乐敲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浓郁的海岛风情在校园洋溢。
“槟榔小学设置了课后服务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除了提供作业辅导外,还开设了竹竿舞、黎陶、黎族乐器灼吧等十余门特色课程,不断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黎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槟榔小学副校长邢琼芳介绍,这一举措实施以来,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
“现在我放学后就在教室写作业,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请教,学习效率高。”实施“双减”政策后,三亚市实验小学学生小琪感觉做作业变得轻松了。
感受到变化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家长。“课后特色课程更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多了。”提到过去一年来孩子在教育方面的变化,吉阳区丹州小学学生家长罗虹高兴地说。
记者从三亚市教育局获悉,2023年三亚119所中小学校开展午餐午休服务,让孩子们“吃好睡好”,有效解决了50211名学生的校内午餐午休需求。完成全市135所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工作,让孩子们“亮睛护眼”。开设23个暑期托管校区,对暑期看护难的小学生家庭免费开放。完成全市138所公办学校空调安装工作,让教室“冬夏同温”。完成全市约11万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让孩子们“挺直脊背”。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实践,组建8个“紧凑型”教育集团,帮助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补齐三亚教育短板的现实需要,是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民生事项,是打造自贸港建设新标杆的具体要求。朝着这一目标,三亚奋进在只争朝夕的路上。
(记者胡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