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政务动态

三亚:探索医改以“新”提“质” 让群众更有“医”靠

【字体: 打印打印
2024-05-31 08:31:07 三亚日报数字报

在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不仅是推动医疗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三亚积极探索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和发展,构建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适应、具有“三亚特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让群众问诊就医更加便捷、快速、精准。

向“新”而行探索医联体“联”出新格局

医联体是将一定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解决百姓看病难题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年起,三亚通过全市网格化的医联体布局,组建5家医联体,确立了以“区域医保总额预付+紧密型医联体”改革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减轻等改革成效明显。2018年,三亚“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医改新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扬,2020年成为全省社会治理领域的制度创新案例。

去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北京市朝阳区等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地级市和直辖市的区)名单,三亚位列其中。

4月起,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开设放射CT检查远程诊断,群众在崖城就近就医就能得到三亚中心医院医师的诊断,不出1个小时便能拿到诊断结果。“这里医生很好,看病很近很方便,不需要再跑到市区了。”崖州区居民吴亲焕说。

自崖州区崖城卫生院与三亚中心医院建立城市医疗集团后,该院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开设了消化内科及胃镜室、建立急救站、慢病康复理疗站等,同时成立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由集团总院下派神经内科、心内科、妇产科等学科专家出诊,对联合病房进行日常查房。此外,三亚中心医院在崖州卫生院创建全市首个基层版胸痛救治单元,大大降低了崖州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这是三亚推进医联体建设发展,落到百姓头上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

2022年底,三亚在前期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以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整合市、区两级医疗机构资源,组建2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及2家专科联盟,探索实施军民融合医联体新模式。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亚将原有的5家医联体优化调整为2个紧密型医疗集团,整合全市4个行政区和育才生态区管委会的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加入城市医疗集团,同步推进妇儿健康专科联盟和中医创新专科联盟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军民融合医联体建设,在全市构建起以城市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为主体的网格化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三亚经济圈医联体建设工作……

以“质”致远铺好群众“家门口”健康路

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是衡量百姓能否便利地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标尺。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联合公布《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其中,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三亚分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入选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三亚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辅导类”项目。随着这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加快建设,将国家高水平医疗机构的先进技术资源和高效管理模式平移三亚,加之本地医疗机构的提质升级,让三亚乃至全省群众不出远门就能“触手可及”优质医疗资源。

去年,三亚在各区及育才生态区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五个一”提升计划。针灸、艾灸、刮痧、拔罐、中草药……走进位于福海苑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的吉阳区慢病康复理疗站看到,站内设有传统康复、作业治疗、言语功能训练、物理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科室,能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慢性期康复的患者提供就近便利的医学康复服务,促进功能恢复或改善,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尽早恢复。

既要做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又要推动人才“能提升、出成绩、有发展”。此外,市卫健委、市委人才发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印发《三亚市深化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通过优化职称评聘、发放工作补贴等方式,激励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流动,提升基层服务效能,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目前,全市已建成百余家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三亚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升级,实现“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和“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铺好群众“家门口”的健康路。

记者卢智子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